2017年,对于国内任何一家制药企业而言,都是步履蹒跚的一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大浪淘沙势不可挡,内忧外患是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 ~~~~~~
2017年,对于国内任何一家制药企业而言,都是步履蹒跚的一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大浪淘沙势不可挡,内忧外患是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充满巨大挑战与无限机遇的2018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审时顺势,行稳致远。只有对当前的外部环境正确解读,顺势而为,才有可能行稳致远。一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回顾与分析
一、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回顾与分析
据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IMS数据显示,中国医院的市场规模增速放缓,2012-2015年复合增长率降至个位数,2015-2016年更是降至8.22%。四环医药在中国医院市场份额中,以超过103亿的销售额位列第五。当然这个数据同比下降了1.08%。
而在中国心脑血管药物市场,四环医药仍然稳坐头把交椅。在中国心脑血管药物市场前16的品牌药物,四环医药占据3席,分别为欧迪美(脑苷肌肽注射液)、源之久(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克林澳(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
在国家政策方面,各项改革政策叠加是影响行业增速的主要原因。
医改政策方面,政策叠加加速行业整合。本轮新医改引导医药行业从过往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走向精细化、效率化发展阶段。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的改革方案,通过调整医保费用的利用,促使医药行业优胜劣汰、创新升级,医药行业开始步入新的政策周期。
医药工业方面,优化审评、鼓励创新、一致性评价等政策快速推进,飞行检查此起彼伏,这是对制药企业质量水平及抗风险能力的巨大考验,随着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医药企业分化加速,医药工业洗牌正在临近。
医药商业方面,两票制即将落地,行业整合阶段即将来临,中小企业势必迅速衰落,大型企业加速扩张,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
二、2018医药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虽然我们仍需面对甚是棘手的外部环境,但2018年我国医药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结合医改政策及行业景气度变化,对各子行业在2018年的发展做如下展望:
化学原料药: 2017年原料药价格虽然回落,但受环保督查影响,短期内可能仍将处于较高水平,相关龙头企业盈利能力较强。随着落后产能退出,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经营稳定性增强。多种大宗原料药被垄断经营,这一形势还在蔓延,原料药价格有可能整体大幅提高。
化学制剂: 医保控费、控制药占比、一致性评价等政策对化学制剂的冲击较大,相关企业明显分化。普药企业的业绩压力增加,而创新药、高端仿制药企业的优势稳固,有望在存量博弈中获得政策红利。
医药商业: 破除“以药养医”政策对商业配送的总规模形成冲击,两票制政策加速行业洗牌,医药商业进入整合阶段。全国及区域性龙头企业凭借较强的渠道优势和资金实力成为行业整合者,中小企业面临被并购或淘汰的命运。行业整体集中度提升、兼并重组业务增加、现金流状况下滑,行业融资需求旺盛。
生物技术: 行业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大,处于成长上升阶段,整体扶持性政策为主,但监管较为严格。
随着创新扶持政策的落地及资本助力,疫苗、血液制品、基因检测、单抗、细胞治疗等领域景气度长期较高。随着多家企业布局已完成,这一领域门槛提高,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四环的挑战是什么?
回顾两年来的药监新政,如果把中国药品市场比作一只超大鸟笼子的话,不难发现其主要目的就是“腾笼换鸟”,即淘汰劣鸟,鼓励新鸟好鸟。总之,我们要通过研发及并购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夯实自身产品资源基础,建立能够持续推出新品的营销血液供应能力!在药品营销的新时代,药品的竞争本质上是研发的竞争!
在“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之间,我们应该选择后者。因为在方法与方向问题上,只有选对了方向,才有可能再创佳绩,引领未来。思所以危则安。作为一家相对年轻的公司,四环就像一个正在奔跑的少年,前方可能还会有不少艰难险阻,我们要敢于直面现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嘘声,审时顺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打造一个行稳致远、基业长青的四环而继续不懈奋斗!